> 保险目录 > “随分江湖作醉乡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随分江湖作醉乡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随分江湖作醉乡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随分江湖作醉乡”出自宋代苏泂的《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》。

“随分江湖作醉乡”全诗

《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》

宋代 苏泂

郊居近郭非寂寞,蟠竹结茅依野塘。

白屋老人谈黍稷,青云学士送文章。

藕花开后满船月,枫叶落时缘路霜。

年过三纪不称意,随分江湖作醉乡。

《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》苏泂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》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:

郊居近郭非寂寞,

蟠竹结茅依野塘。

白屋老人谈黍稷,

青云学士送文章。

藕花开后满船月,

枫叶落时缘路霜。

年过三纪不称意,

随分江湖作醉乡。

译文:

离城近邨并不寂寞,

茅草蓬篷环野塘。

白头老人谈黍稷,

学士送文登仕堂。

荷花盛开满船上,

枫叶凋零路边霜。

年逾三纪心不遂,

任凭江湖作醉乡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走笔谢高秘书送示诗文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郊居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自然的追求。

诗的开头写道郊居离城近邨,表示诗人住在城市郊外的地方,并不感到寂寞。他在野外的茅草小屋旁,围绕着蟠竹,依偎在野塘旁边,享受着清静宁和的环境。

接着,诗人描绘了白头老人谈论黍稷的画面。这里的白头老人象征着岁月的经验和智慧,黍稷则代表着农田的丰收。诗人通过这个场景,表达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珍视和对老年人智慧的敬仰。

诗的后半部分,诗人写到了一位青云学士送来的文章。青云学士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士人,文章则代表着文化和才华。这一描写表明诗人对学问和文化的崇尚,并展示了他受到他人的赏识和鼓励。

最后两句诗,以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人生的变迁。藕花盛开时,船上满是皎洁的月光,暗示着美好的时光和心境。而随着枫叶的凋零和路边的霜降,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幻,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感慨。

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变迁,表达了对自然、传统和文化的热爱,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年岁增长的忧思。